日期:2008/1/25(五)    
活動:台北電玩展(1/24~1/28) 2008 數位內容國際研討會
《捕捉大師光芒
多元文化進入動漫新時代-揭開《機動戰士Gundam》之謎

筆錄:阿肥 massshame 打字修訂:小眼 afraseathl 校稿:阿肥

注意:因為是演講筆錄非錄音檔,一定有很多部份漏抄甚至誤解的情況,尤其是後面Q&A提問部份有很多印象相當模糊。期待之後有人將Q&A的部份公開在網路上,或者有參與講座的朋友不吝指教,這裡也會隨時更新更為正確的資訊。

有興趣的人,
巴哈姆特也有錄影片段和演講概略唷。

本次的主題本為「文化的混合將成為下個時代的主流」,
本來是一個比較生硬的主題,不過這幾天看了一下本次展覽
與這幾年的設計展、動漫畫複製作品,認為不得不變更一下主題。


原來的主題中簡單的說,便是不斷混合異文化的創作,我認為這將會
成往後100年作品的重點。接下來要談的包括遊戲,我們現今科技創造出的社會,
其實都是西方文化模式;我們今後還是要依照西方模式
的商業手法、技術、一神教體系,在那之上我們應把亞洲文化再重疊上去。
若混合下去的畫一定可以創造出比Google 還有微軟更了
不起的成功。而保留不提蘋果是因為,我們也無法預測蘋果會發生什麼事。


身為一個動畫創作者,混合文化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在40、50年前,
無論是動畫、漫畫、電影,這些創作都還被社會認為是非常低俗的,
所以創作者也被認為是非常低俗的。這些被認為是低俗的人,
才得以將東方、西方、他人的文化不分高下,
只憑喜好的混合在一起來創作。因為那時候是低俗的產業,當我進入動畫公司時,
父母也常常擔心我能不能活的下去,親戚也覺得我隨時會失業。
所以我完全沒想到,現在竟然可以拿著納稅人的錢到地球的另一端來作演講,
而且我也是被逼著做這些事。(眾笑)


但作為一個創意工作者,若是被組織影響,尤其是政府影響,
創意可能會漸漸被剝奪。我再補充一點,
這個工作被正在社會認同也代表著未來在座各位若有同業,
也必須將面臨非常競爭的環境,有很多高才能的人會進來,
而非像40年前只是個白痴集團。姑且不論天才,我們這種普通人,
必須要思考的是「文化混合」與自己的「文化本質」。


具體來說,所謂的「文化混合」是什麼呢?
我看了這次的4c設計大賽入圍的動畫作品,感覺優缺點立現。
文化混合就是在以自己文化作為標準,一再混合其他文化,
所以要瞭解自身背景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要將自己文化重新展現給觀眾的「再生產」過程,亦是極為艱難。
這次看臺灣、韓國的作品,總感覺與兩年前看的非常類似,都不算是原創。
自己本身的文化到底是什麼呢?以我是日本人為例,
以前總以為自己已經很了解浮世繪,但是最近才發現有新的角度可以瞭解。
如歌麻呂的美人畫,在看了NHK的一個節目後,才有了更深一步的體會。
節目中介紹喜多川歌麿(きたがわ うたまろ)鳥居清長(とりい きよなが)
兩個作者,讓現代演員擺出畫作的姿勢拍照來比較兩人畫作,
我才瞭解到兩人的驚人之處。當然清長的作品也是完全原創的,
但我前幾天去了故宮,看到了過去一些水墨畫才發現,
早在清長時代之前,就已經出現九頭身十頭身的人物了。

說這個例子是要告訴年輕人不要再認為自己畫的東西是完全原創了。
我們並不是把所有現有的集合放在作品裡面,我們的作品是為了未來,
可能是創作後的兩三年,也可能是二三十年後發表。

 

這個主題暫且說到這,現在我要提這次在會場看到的業者、
商品以及許多服務大家露肚臍的辣妹,
現在這些情況讓我覺得不需要談我的舊觀念,
因為我已確認了文化融合確實在臺灣進行。
接下來的主題我將進入到創意工作者的角度,想要創作,
想被社會接受的「我」來談我們必須要做什麼事。


因為我也曾年輕過,所以我知道「阿我是如此不滿憂鬱有這麼多情緒,
真希望社會理解我的想法,認同我~」有這樣想法的創作者實在太多了。
所以許多公司作品也對日系作品不再在乎,而出現許多無聊深夜動畫。

(眾笑)

雖然大家都笑了,不過這的確是一個氾濫的問題,
但明明是COPY卻認為自己是原創,相信各位也可以從生活中察覺,
很多人拍一些東西上傳到youtube就以為自己是創作者了,
也有人反駁我,認為這樣的行為經過商業化之後也算創作。
的確日本現在有一些手機小說,在手機上閱讀,
甚至受歡迎的印成紙本後可以成為賣十萬本的暢銷書,
我認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少數天才會想到如何利用
被數百萬人使用的工具賺錢,他們可以成功;
同樣的也會有人在數千人玩的線上遊戲中去競爭點數,
所以少數人有能力將網際網路社群成為有潛力的商業模式是可以想見的。
現在作為創作者,我們行使某種技能以便可以讓第三人理解自己;
可是實際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痛苦,若是用日系的方式表達,
那就只有懂日系文化的人才能理解。如果我希望數萬、甚至數百萬的各位瞭解我,
就要用相應的方式,也就一定要用數百萬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去表達。


以我來說,相較於大家用youtube當工具,那我就是用機器人動畫做為工具,
我只是以機器人作為主題加上人與人的互動性,如果只靠自己的喜好去創作,
那我就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名聲,
而今天的富野由悠季也不會來到臺灣站在這裡與大家相見。
當然你們要用youtube也可以,不過問題在於,二年三年甚至五十年之後,
當youtube消失被取代,你的作品內容會不會留下來。
如果大家了解我剛才的邏輯,youtube上還可以加上遊戲性,無論工具類別,
重要的是能不能發現數十萬人對什麼有興趣,若是能做到,
就能把這個作品流傳數十年、百年,我是利用機器人這個領域,
而活在數位時代的各位或許可以運用wiki等網路上的各種工具。


基本上我不喜歡像各位看的動畫雜誌上的機器人動畫類型…
不過看了我的開場動畫,連我也覺得「這個導演好像真的很喜歡機器人…」。
或許大家往往會忘記我們也是動物,數位看似能取代我們的感官,
但我們一定不能屈服。


電腦的技術是從一神教的文化發展出來,他只有善惡的分明觀念(0與1),
是排除其他的異教徒的想法。如果在場有異教徒我很抱歉,這也不是開玩笑,
如果我們去瞭解一神教發展的背景,
歐洲、中東地區本來生活環境其實是十分嚴苛的。
對於只有一神教背景的人,我們亞洲人應該要抱持更寬容的態度。
混合文化中,自古亞洲人的我們曾擁有豐富的氣候風土,
培養了感性,在過去曾經盛極一時。
當面臨全球暖化、能源枯竭,我們是可以生存下去的人,世界已逐漸發現這點。

 

臺灣也擁有特殊的政治環境而擁有獨特的經驗,
至於一神教體系背景發展的工具,我們就好好的利用吧!
再創造另一個工具也太浪費時間了,但要把自己自身文化放進去,
大家已經不能再追求大師的光芒,要去創造自己的光芒。
現在日本社會政治都被稱為到了「爛熟化」的地步,就算是非常成熟,
但我不認為這樣的狀況能夠持續一、二十年,
爛熟文化要等到往後才會受到肯定,但現今人類的課題是如何生存下去,
我們面臨非常現實的環境,
臺灣這個特殊的環境能夠帶給世界什麼呢?


現在我想要進入O&A的時間。



Q1:在十年前的雜誌中,有人提到認為沈迷動漫畫的社會是一種不健康的社會,
您曾經在作品中嘗試要大家遠離動畫嗎?

A1:我在Z、ZZ製作中就發現這樣的景象,就呼籲大家不要只看動畫。
最近因為電腦技術發達,年輕人拼命去作一些自己覺得很帥的東西,
以致作品越來越無聊,例如好萊塢,3d越作越多,內容卻越來越糟,
請大家不要被這種華麗的表面矇騙了,太多人不瞭解這件事情。

Q2:富野想在現在、未來表達的文化混合是?

A2:我之前有提到作品希望給百萬人看,並不設定人種的類型、喜好或是特殊族群,
製作動畫是很耗費金錢和時間的,只給兩三人看就很無聊了。
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必須設定觀眾群,可見這種觀念如何根深蒂固,
也可能是許多人作品無法創造更多可能性的原因,對我而言,無論是馬力歐、
蠟筆小新、神奇寶貝都是很好的作品,因為他們都是超過文化邊緣,
能夠跳脫侷限的作品。


Q3:演講中數次提到一神教的文化,
是指我們文化受到一神教文化的影響而衰退了嗎?

A3:你用「衰退」這個詞,似乎太在乎勝負而被困住了,或許一兩百年之後的觀眾,
已經不會介意衰不衰退的問題了,如果有衰退就再建構就好。
至於現在認為他們勝的人就隨他們高興就好,因為他們不會興盛持續兩三百年,
看中國最長的朝代不過350年就知道了。

O4:您在夏亞的逆襲小說有提到希望能夠降低機器人的重要性,
而之後的作品便更為注重了人與人的互動,是這樣的嗎?

A4:誠如您所說,沒有什麼要補充的了。


Q5:我本人在遊戲公司上班,也就是您所說的笨蛋族群之一,
總是製作一些類似抄襲的東西,而創意很難激發。因為商業作品要作給很多人看,
所以即使我們有新的創意公司也不願意接受,很多毫無創意的東西還是賣的很好,
,但利用youtube的話,要有多少人去看我們的製作才能創造名聲呢?
對於這樣子的困境請提供意見。

A5:我很可以理解你的煩惱,我自己與出資者也有同樣的困擾,
也曾經想說自己成立一家動畫公司,不過因為能力…還有偷懶的問題未能達成。
這是一個業界共通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所以請你抱著這個問題一起活下去,
並且偷偷利用作品適當的發洩一下,以免得到憂鬱症。
實際上動畫、遊戲等產品的缺點就是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贊助者和藝術家完全就是不合的人種,但以往藝術工作者也是這樣活下去的,
如莫札特…他們也有時間到了交不出作品就可能被迫滾蛋的壓力,
雖然往好處想…莫札特因此可以遊歐洲。
而這種問題在其他藝術從業人員如歌劇演員也是一樣的…所以,
請您堅強的活下去吧!


Q6:為何在鋼彈中加入了NewType的設定?

A6:說故事的人總是懷有夢想,而創作動畫也不能讓小孩覺得絕望,
所以加入這個設定。因為我們活在痛苦的人世間,
說不定有一天我們有能力超越那些痛苦,
所以我不想把NewType定義為單純的超能力者。


Q7:雖然您說要好好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不過現在同人業界也很少是原創故事,
而村上隆也說「不斷抄襲不斷抄襲,抄到有一天就是原創了!」
這種說法是不是與您的思想有衝突呢?

A7:藉由創造而傳達是人類基本的慾望,
不過現在的技術讓人非常容易抄襲複製,村上隆站在特別的立場
說出這樣的話,隨之起舞的人又有多少利益呢?
而實際上接收這樣訊息的我們也必須有判斷的能力。
不過說實在,我看到村上隆的臉就覺得討厭,啊~村上先生對不起。
聽說他是伊甸王的超級粉絲,實在也令我很困擾呢…


Q8:《麟光之翼》中的靈魂?…

A8:到底是不是要在作品中放入這個議題,我也經過一番思考,
一神教是絕對思考,就會產生「異端」,身為亞洲人的我們無法接受
這樣的想法。在《麟光之翼》裡面是普通的人們,
我設定「自然本身就是神」,所以也沒給他特定的名詞,
以免它變成一神教。或許在某些地方會把他們信仰的自然冠上命名吧。


Q9:在許多作品op和ed中,有很多手的姿勢,有特殊意涵嗎?

A9:這是當然的,演藝中,手勢是基本的。(放下麥克風,表演起來)例如:
幽靈、請給我錢、這樣的認知之後,才能產生這種組合。


Q10:??

A10:為了讓人類能再活一萬年,在上位的我們應該去思考這些問題,
為了清晰瞭解這些目標,漫畫、因非攝影,可以把思考邏輯更確切的表達放入,
但包括我在內的創作者似乎都沒有好好利用,希望往後可以朝這個方面努力。


Q11: 迪士泥雖然現在動畫製作越來越普通,但是他們還有其他如樂園?
等其他,帶給人們的歡樂?!!您是怎樣認為?


A11:我是1941年出生,讀小學時的我,一直被灌輸為我們輸給美國,
所以美國一切技術都是好的,在八九歲看到了當時動畫白雪公主、彼德潘的時候,
在驚訝其技術之時,也奇怪為何人物要動的那麼快,而人為何又要那麼的可愛?
、卡通化?為何他們能滿足單一技術與價值觀(和視角),
當時有很多小公司也是模仿迪士尼模式製作卡通,
當時美國動畫的確是一個全新充滿前景的領域,現在的電腦領域也是。
可是對於作品,全盤接受的不過就是fans罷了,
能不能去思考用更好的表達方式?嚴苛的說,下個時代會有什麼東西我也
無法預期,但就是能做到的人就是真正的創作者。
現在在名片上印創意工作者的都不是創作者。


Q12:關於動畫泡沫化,您給創作者的建議。

A12:給創作者的建議剛剛已經說了,關於動畫泡沫化我就完全不瞭解了,
因為我完全沒有在看動畫。因為工作就已經都是動畫了,
我認為整天泡在動漫畫中是無法創作出好作品的,
能有能力在這樣環境創造好作品的是天才,我是無法贏過這些人的。
十年後的動畫產業將會非常辛苦,不過這句話我已經說了三十年了,
或許大家還可以努力一下,還有二三十年的機會吧!不過現在很多出資者都是
看錢,完全沒有看到未來的事。請大家一起繼續努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sssh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