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即將畢業的這一刻,回顧一下當時大學聯考完填卡的心情。

中學以來,六年沉重的課業壓力,如此枯燥乏味,
必須花大半的精力在自己完全不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上,
對於這樣的生活實在厭倦透了。
對我來說,進大學是一扇大門,充滿著自由、自尊、獨立的,
令人期待的憧憬。那時在心中對於大學生活的想像,
便是在輕鬆自由的課業環境中,選擇自己想要的各種學習體驗。
想像中的大學生活是雜亂但美麗的,我終於能對時間有充分的決定權,
可以畫自己愛畫的圖,看自己愛看的作品,隨心之所至,
只為了閱讀或創作出好作品時那瞬間的幸福。

當時無法進入第一志願台大人類學系的我,
從北部公立大學依校排名一路填到南,因為分數曖昧,
理所當然能填的都是一些冷門科系。
年輕時代堪稱憤怒少女,所以也從來沒想過要進入一個熱門科系,
跟大家人擠人,就為了未來卑微的生計。
於是我幾乎填了所有公立大學的中文、哲學、歷史系。

之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歷史系,一個看起來似乎能聽到很多故事,
其實卻要花更多時間把自己埋在書堆資料中,
如果不是真正熱愛,努力換來的很可能是茫然的可怕系。
多年來的升學制度下,
對於學業的想像就等於"無趣但是有點幫助所以不得不作的事"。
理想的狀態下,我不必花太多時間在課業上,
遇到有興趣的題材便鑽研,沒有興趣的就自己尋找有趣的事,
一切在腦中勾勒起來是如此理想。
我的成績可以是中下,只要我能夠快樂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足夠了。
想一想當初對大學是這樣地期待著的,完全沒有考慮到現實面的問題,
跟現在的我想像研究所或留學的生活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

漫長的五年,還不只是四年,過去了。
其實很短暫,因為我什麼也沒留下,除了撈到一個貼心可靠的阿咪。
因為沒有強迫,照理說是很美好的日子,就在什麼都可以隨時放棄,
什麼都可以半途而廢,什麼都可以選擇不要,
包括自己不想作、想做卻懶得作、想做但現在不爽作的事情的循環中虛擲了。
尋找這條道路可以說是我大學的課題,但就在這蹉跎之下顯得如此困難。
稍微感到不順心,就會開始思考自己或許並不適合這條路,
於是尋找放棄的時間點,但又斷的不乾不淨。
雖然陸陸續續有新的課題能供投入,但結局也不過就是放棄一途。
開始認知到自己不段重複這樣的規律是在大三,
我逐漸認知到原來現實面的思考是如此必要,認為自己不需食人間煙火的孩子,
是不可能超凡入聖,擁有不必爭取就能躺著享用的特權的。
我第一次認知到,自己原來真的,只是個很普通的人類。
就跟週遭的每個人一樣,一面煩惱一面與自己的惰性戰鬥,
在不斷流血之中,找到一個突破口,然後繼續打破無止盡蛋殼的旅程。
這麼理所當然的事,原來我一直都沒搞懂。

現在我就搞懂了嗎?沒,本來起步就比別人晚,
很難要求某天一覺醒來突然大徹大悟吧。
學習用現實角度看事情的年齡還不滿五歲,
不過我現在大概知道我所需要的,不是空想,而是身體力行吧。
大三的時候終於看到了某個無法選擇也不再能掙扎的終點,
而讓如此叛逆憤怒的我好像突然認清了某個死的,但是就是這麼一回事,
不由分說的道理,然後度過每個垂死夢中驚坐起的時分而平靜下來之後,
好像慢慢能認清什麼樣的想法是多餘,什麼樣的害怕擔心是浪費時間。
如果到達了能夠分辨的最低限度,也差不多該要邊做邊想邊尋找了。

這次,我應該不會再走入自己的死胡同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sssh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